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触摸四大文化,寻路画外桐坞——记浙江杭州“财经人·济世路”暑期挂职实践

发布时间:2019-08-05 22:09 更新日期:2022年08月12日     浏览次数:    来源:

 

   七月的杭州时逢雨季,提伞走在湿润的小路上,扑面而来的是草木芬芳,这是江南的气息。五点鸡鸣,村民开始一天的劳作,太阳落山,桐坞又重归宁静。一杯茶,一卷书,画一幅画,拍一张照。茶香四溢,墨笔丹青,是这座被誉为“万担茶乡”的艺术小镇新的生活方式。

 

   711日,研究生工作部赖敏隆老师带领选派的两名研究生骨干前往杭州外桐坞村挂职锻炼。  

 

挂职团队与张秀龙书记的合影

 

挂职团队与仇永昌村主任的合影

 

   外桐坞村位于素有“万担茶乡”之称的龙坞茶叶基地,是西湖龙井茶的主产地。全村总面积2000亩,茶园面积520亩,常住人口582人,还集聚了大批艺术家、艺术机构,主要包括国画、油画、雕塑、陶瓷、玻璃、漆器、摄影、盆景等文创中心,被誉为中国版的“枫丹白露”。2010年,外桐坞村被杭州市政府确定为杭州市首批“风情小镇”;2014年完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创建;2017年,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又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715日上午,外桐坞村党支部书记张秀龙召开挂职座谈会,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同学们一个月的挂职工作提出了要求和期盼。会议上,张书记还将外桐坞村的发展情况与整个领导班子做了介绍,以便让同学们更快地了解工作内容,熟悉工作环境。  

 

周一的集体会议

 

工作照

 

   产业升级和振兴是新农村建设的持久动力。画外桐坞结合自身特点,围绕茶文化、孝文化、艺术文化与基层党建文化,制定了更为长远的发展路线,这也是我们在此工作一个月的重心。

 

茶文化·茶坞本色

   西湖种茶,由来已久,在外桐坞数百年的栽茶、制茶、饮茶历史中,人茶相融。茶,既是茶农的谋生之物,也是爱茶人的结缘之媒。挂职的同学们常跟随着村民委员会主任助理走访茶馆,聊一聊

茶铺的经营,谈一谈茶店与村庄的协同共生,将茶坞的发展落实到细微之处,集合多方力量为外桐坞村茶文化的传播作出贡献。

 

在茶艺工作室的走访

 

孝文化·孝道为先

   “孝”是家庭美德的核心,社会公德的根基,社会稳定与发展的精神源泉。挂职同学在这段时间里按照“忠孝仁义”的品德摘抄语录,制成竹签,以供外桐坞村举行重大活动时使用。届时,年轻人在竹筒中抽出竹签,村里的书法家将相应的内容写于宣纸之上,并进行解释,以达到“重孝道”、“感孝德”、“邻里有义,朋友有信”的效果。这在传承外桐坞优秀传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化礼堂

 

艺术文化·坞情画意

   为了保留村庄独一无二的风情,外桐坞村在招商引资时并不注重产业化,也没有让改造者们用千篇一律的城市化来淹没村落的人文风采,而是要让来者感受到世外桃源般的静谧生活。村民似也被艺术感染,向村里的老师们学习书法、画画、陶艺、装裱等等,陶冶了艺术情操。

 

   于是,杭州市西湖区“转塘故事”编委会(转塘是西湖区的一个街道,外桐坞村隶属于转塘街道)派专人来访,采集外桐坞村的发展故事。同学们与村民委员会主任助理共同接待,并邀请了老村民委员会主任、村里的乡贤、农民艺术家分别讲述他们的独特经历与过往、外桐坞村的过去与现在、中国枫丹白露的求实与创新。

 

“转塘故事”编委对外桐坞村的采访

 

基层建设·脚踏实地

   新时代下,农村党员干部们敢为人先,在村庄精细化管理中见“绣花”功夫。例如炎炎酷暑中的垃圾分类工作,挂职队员们跟着村里干部,每天早上七点、下午五点挨家挨户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与检查,使分类更精准、更有效。用脚踏实地、每户负责到位的方式,去啃垃圾分类这块硬骨头。

 

挂职同学跟随巡查组进行垃圾分类工作

 

   挂职时光匆匆,一转眼一半时间已经过去。在这茶香与艺术交相辉映的地方,每天都有不一样的感悟。于同学们而言,俯下身来,扎根大地,吸收营养,汲取力量,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这是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勉励与要求。如此,在之后更漫长的人生中,方能厚积薄发、行稳致远。